12.13
国家公祭日
- 纪念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 -
84年前的今天,侵华日军攻陷南京。短短6周,日军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,这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刻,也是中华民族永远的伤痕。今天是第八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。我们以国之名,祭奠遇难同胞。
国家公祭日
血的记忆 永不忘却
南京大屠杀时期的街头
日军对沿街民房商店纵火抢掠
国家公祭日
来自国际友人的救助
国家公祭日
幸存者为历史存证
黄刘氏于2021年9月19日凌晨离世,享年96岁。

马秀英于2021年10月19日去世,享年99岁。
“我三哥被日本人抓走了,我家有个远房的叔伯嫂子闻讯赶去想救他,去的时候,他已被拖上了汽车,他见到我叔伯嫂子直哭,三哥就这样被拖走了,尸体也没能找到。”老人生前说。
傅兆增于2021年9月20日凌晨去世,享年85岁。
老人生前说:“从历史走来,我更珍惜如今丰衣足食、孙儿承欢膝下的幸福。”
截至2021年11月5日9时30分,登记在册的在世幸存者仅剩61位。
国家公祭日
正视历史 捍卫尊严
事实上,一些历史教科书和媒体报道中,日方表述语焉不详,如将“南京大屠杀”弱化为“南京事件”,把大屠杀淡化为“造成部分军民死亡”等,以此来掩盖自己犯下的滔天罪行,企图扭曲历史。但,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,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。南京大屠杀惨案铁证如山、不容篡改。
2014年2月27日,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,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。设置国家公祭日,以国家的名义纪念和悼念,是一种国际惯例式的纪念法则。
2014年12月13日,在首个国家公祭日上,习近平同志指出:
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,否认罪责就意味着重犯。今天的中国,已经成为一个具有保卫人民和平生活坚强能力的伟大国家,中华民族任人宰割、饱受欺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。
国家公祭日
用行动唤起民族记忆
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祭场内举行烛光祭
志愿者为“哭墙”上的遇难者名字描新
2019年起,在国家公祭日期间,南京多个地铁站设和平许愿墙
人们在和平许愿墙上写下心愿
还有连续多年刷屏的公祭日漫画。作者声明“版权属于全体中国人”。
2017-2020年公祭日漫画(漫画作者朱彦团队)
昭昭前事,惕惕后人
铭记历史,不是为了延续仇恨,而是要牢记中国人民血与火的悲壮与牺牲,用行动来唤起全世界对历史的尊重,对正义的向往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,前事不忘,后事之师。我们要擦清历史的镜子,抹去灰尘,以史为鉴,走好未来的路。
本篇图文综合整理自: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官网、中国教育报微信公众号、央视新闻客户端、百度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