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那场持续6周的人间浩劫里,每隔12秒就有一人遇难。那些劫后余生的幸存者,每一个人都是铁证!而他们一生都留下了难以抚平的伤痛和苦难记忆。如今,他们大多老去,甚至离世。 黄刘氏于2021年9月19日凌晨离世,享年96岁。
“那时候我们跑反,我打扮得不像个人样,戴个草帽,脸上抹着黑灰。我们还亲眼目睹一个撑船的女船家被日军打死了。”黄刘氏生前说道。
马秀英于2021年10月19日去世,享年99岁。

“我三哥被日本人抓走了,我家有个远房的叔伯嫂子闻讯赶去想救他,去的时候,他已被拖上了汽车,他见到我叔伯嫂子直哭,三哥就这样被拖走了,尸体也没能找到。”老人生前说。
傅兆增于2021年9月20日凌晨去世,享年85岁。

老人生前说:“从历史走来,我更珍惜如今丰衣足食、孙儿承欢膝下的幸福。”

截至2021年11月5日9时30分,登记在册的在世幸存者仅剩61位。
1946年开始的东京审判是历史对日本法西斯侵略罪行的判决。历时2年多的审理,在铁证面前,终于确定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罪行。
事实上,一些历史教科书和媒体报道中,日方表述语焉不详,如将“南京大屠杀”弱化为“南京事件”,把大屠杀淡化为“造成部分军民死亡”等,以此来掩盖自己犯下的滔天罪行,企图扭曲历史。但,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,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。南京大屠杀惨案铁证如山、不容篡改。
2014年2月27日,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,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。设置国家公祭日,以国家的名义纪念和悼念,是一种国际惯例式的纪念法则。
2014年12月13日,在首个国家公祭日上,习近平同志指出:
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,否认罪责就意味着重犯。今天的中国,已经成为一个具有保卫人民和平生活坚强能力的伟大国家,中华民族任人宰割、饱受欺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。
2015年10月9日,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将中国申报的《南京大屠杀档案》正式列入《世界记忆名录》。自此,这段南京的城市记忆、中国的国家记忆上升为全人类的“世界记忆”。在国家公祭日,人们以鸣笛、默哀、点燃烛光、许愿墙留言等方式,铭记历史,缅怀同胞,同时也从悲怆之中汲取奋进的力量。
自2009年起,每年12月13日晚,国际爱好和平的人士,衣着素服,手托白烛,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祭场内共同为遇难同胞祈福。

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祭场内举行烛光祭

志愿者为“哭墙”上的遇难者名字描新